天津八善堂联合前后比较研究(1925—192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玥玥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出  处:《史学月刊》2023年第11期131-136,共6页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摘  要:清末时,天灾人祸频发,因救济需要,天津的慈善组织大规模增加。其中备济社、济生社、引善社、体仁广生社、公善施材社、北善堂、南善堂和崇善东社等八个民间善堂善社在慈善救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4—1925年,由于政局动荡,天津官办救济机构教养院的发展受到较大限制,天津警察厅急赈会的会务也处于停顿状态,民间慈善组织日常的救助活动亦自顾不暇,再无多余的力量进行其他难民救济。当时虽然报刊呼吁善士和慈善组织救济难民,但苦于实力有限,仅有极少关于善堂善社救济活动的报道。官办救济机构的不充分和社会保障的缺失,为民间慈善组织的联合和发展提供了机会。1925年,天津绅商意识到,民间善堂善社的联合既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增强救助力度、加快发展的方式。在此背景下,1925年9月,在南善堂常务董事杜笑山、杜筱琴主导下,以南善堂为中心,将北善堂、崇善东社、引善社、公善施材社、备济社、济生社和体仁广生社联合起来,称为八善堂。

关 键 词:民间慈善组织 救助力度 政局动荡 慈善救助 停顿状态 天灾人祸 东社 社会保障 

分 类 号:K26[历史地理—历史学] D693.66[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