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温左琴[1]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期5-7,30,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诗经·芣苢》浅显的言辞简单地重复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语言密码?它的所谓“乐育”真是子虚乌有?今日的避而不谈,真是科学理性的态度?或者说,今日的读者究竟该从何种层面上了解它?它的可能指涉是什么?历代又做了怎样的变迁?一首诗引起美感唤起希望,更有可能来自生命最初的欢喜,或就是存在本身。那些形于色、宣于言的力与美,一定会在文本中彰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停留在情感层面而无视它已作用于理性。那些念兹在兹念念不忘的感动,其实早已是生命的一部分。不管前人是否真的秉持“乐育”,但“和平时期”或关于这首诗情感特质的认知却是一以贯之,也即此曲更像盛世之歌,或就是国族上升时期的歌,充满想望,个人意志却又潜滋暗长。就像个体成长时期的心曲,没有招摇,更是向内发力,是我愿意。后人仰望回瞻的,亦是此种安然与期许。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