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韩茂莉[1]
出 处:《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6-7,共2页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在现代地理学兴起之前,并不存在农牧交错带的概念,但农牧交错带却确切地存在着,那时的农牧交错带没有凭借地理学、气候学观测而标识出的指标界限——年降水量400mm等值线所经行地带,但是人类在长时间的生产活动中却能清楚地感觉到什么地方适应哪种生产方式,并与环境对应形成农牧生产方式的空间分布。于是我们追寻着人类生产方式的印记,开启对农牧交错带环境变迁的研究。如同世界上所有事物都存在根源一样,农牧交错带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距今4000多年前,农牧交错带中人类活动方式以农业占据优势,而大约距今五六千年前,由西亚、中亚一带驯化的家畜马、牛、羊等传入中国,并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内蒙古中部、陕北等地出现家畜饲养,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逐渐呈现出农牧兼业行为。
关 键 词:经济生活方式 农牧交错带 家畜饲养 现代地理学 人地关系 人类生产方式 内蒙古中部 存在根源
分 类 号:K878[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901[历史地理—历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0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