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中涛 

机构地区:[1]菏泽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山东菏泽274000

出  处:《中华养生保健》2024年第2期179-181,共3页CHINESE HEALTH CARE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23年2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成三组,出血后6 h内进行手术的27例为超早期组,出血后6~12 h进行手术的27例为早期组,出血后超过24 h进行手术的26例为晚期组。两组均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三组格拉斯哥预后(GOS)优良率、不同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介素-6(IL-6)、白介素-2(IL-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术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出血率。结果术后2周,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GOS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三组NIHSS评分呈依次降低趋势,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三组血清IL-6、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更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三组血清IL-2水平均升高,相比晚期组、早期组,超早期组更高,且早期组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相比早期组、晚期组,超早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晚期组、超早期组,早期组再出血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存在再出血率较高的不足,与早期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效果相当。

关 键 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神经功能 

分 类 号:R651.1[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