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乙癸同源”理论探析脊髓灰质炎后遗畸形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彦同 樊成虎[1] 安福[1] 唐晓栋[1] 齐兵献[1] 金芳全 

机构地区:[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出  处:《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第24期28-31,共4页China's Naturopathy

摘  要:脊髓灰质炎后遗畸形是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外观及生活质量的一种畸形病变。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畸形矫正的诉求进一步提升,而明晰其发病机制,对该病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医认为,该病后期常表现为“乙癸乏源、肝肾亏虚”状态,故该文从“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理论出发,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及治疗现状,探析脊髓灰质炎后遗畸形的发病机制,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脊髓灰质炎后遗畸形 痿证 痿躄 小儿麻痹症 乙癸同源 肝肾同源 肝肾同治 

分 类 号:R255.6[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