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宁静
机构地区:[1]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人文论丛》2023年第1期53-66,共14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供物料征纳与明代财政体制变迁研究”(22CZS0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明代长江流域王府研究”(2662021MYQD0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三王之国”是天启朝重要政治事件。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为明神宗之子,于天启七年就藩,是明朝最后一批分封且就藩的藩王。明中叶以后,藩王就藩对漕运和地方行政的干扰愈发严重,但三王之国颇受节制。在辽东战事吃紧和朝廷财政危机下,俭省三王就藩用度成为权宦魏忠贤及阉党和地方有司的共同诉求。崇祯初年,受倒阉之官场舆情影响,三王之国被认为为魏忠贤所薄。细究三王藩封的路线择选、沿途供应及冲突事件和舆论变化,有助于深入探析明末藩王就藩和王朝政局的关系,重新理解就藩的政治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