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晓林
机构地区:[1]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欧洲现代主义作家的中国书写——以卡夫卡为核心”(2023W00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卡夫卡与中国文学、文化关系之研究”(17AWW002)。
摘 要:卡夫卡小说中的人物不仅存在于高度中介化的环境,并且始终处于“被中介化”进程之中。从媒介学的角度出发,可以重新定义卡夫卡创作中某些重要意象、物象、形象和人物话语、行为、活动,也可以合理地揭示并解释卡夫卡作品中不自知的媒介化人物的行为及其根本原因。《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作为旅行推销员被中介化为“移动人力媒介”,《失踪者》中的卡尔作为电梯工被中介化为“媒介工具之媒介”,由于看守、门警和信使的存在,《在法门前》中的乡下人和《诉讼》中的约瑟夫·K.以及《城堡》中的K.无法证明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都在与媒介化人物而不是直接性的人打交道。卡夫卡笔下的媒介化人物最终导致存在主体成为“被中介之人”,使得主体的生活、生存乃至存在被中介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