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冠乔 

机构地区:[1]邹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滨州256212

出  处:《大医生》2024年第1期106-109,共4页Doctor

摘  要:目的 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组(23例,病程≤3个月,病情多变)和非急性组(58例,病程>3个月,病情较稳定)。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影响AV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组年龄>30岁、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急性组(均P<0.05)。急性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非急性组,每搏输出量(SV)及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流速(A)的比值(E/A)均小于非急性组(均P<0.05)。急性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非急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及室间隔厚度(IVST)均大于非急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急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nⅠ、cTnT及CK-MB水平升高,IVST增加,SV、E/A、LVEF降低均是影响AV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cTnⅠ、cTnT、CK-MB水平升高,IVST增加,SV、E/A及LVEF降低是影响AV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通过观察以上指标及早鉴别AVMC,并给予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关 键 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危险因素 心肌损伤标记物 

分 类 号:R542.2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