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婧瑜 Liu Jingyu
机构地区:[1]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目的:文章浅析抗战音乐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传承至今的抗战歌曲的发展走向、生存境遇,深入分析抗战歌曲的历史演变、现代价值,旨在深化人们对描绘妇女抗战歌曲的理解,并借助对这些音乐的改编重绎将其传承下去,促使年轻人通过歌唱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方法:文章广泛搜集信息,运用列表统计法、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文献梳理等方法,对女性形象的研究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结果:通过搜集抗战歌曲研究资料,发现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歌曲材料的整合,或从音乐分析的视角出发,对文字和构图进行深入分析。目前,对妇女参与抗日救国运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对各个地区的信息搜集也已经相当详尽。尽管学术著作和文献十分丰富,但基本着重探讨女性在抗战救亡中的英勇事迹和记忆,视角比较单一。结论:描写女性的抗战歌曲多数以新女性独特的历史形象进行创作,以歌之力表现女性抗战与解放的历史,对后来的女性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女性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反日歌曲中得到了真实的记录与反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