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异化还原水铁矿介导的Ca-Fe碳酸盐矿物形成:对铁白云石成因的启示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邓 曹锦鹏[2] 杨珊珊 殷雅婷 王鹏聪 Dominic PAPINEAU 王红梅 邱轩[1] 罗根明[1] 朱宗敏 王风平[6]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430074 [3]London Centre for Nanotechnology,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London WC1H 0AH,UK [4]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London WC1E 6BT,UK [5]Center for Planetary Sciences,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and Birkbeck College London,London WC1E 6BT,UK [6]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0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年第1期216-230,共15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72046、42293292、4207233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F0800304);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编号:BP0820004)资助。

摘  要:白云石的成因机制至今仍是地球科学领域的一个谜题(“白云石问题”).铁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具有类白云石晶体结构,因此研究这些矿物的形成机制可为解答“白云石问题”提供新线索.本研究利用一株海洋异化铁还原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在不同钙离子浓度(0~20mmol/L)条件下,通过氧化乳酸盐诱导水铁矿还原转化为次生碳酸盐矿物,以此评估微生物在铁白云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a^(2+)可以增强S.piezotolerans WP3细胞与水铁矿颗粒之间的黏附作用,从而提高反应体系中Fe(Ⅲ)还原速率.在不同Ca^(2+)浓度条件下,菌株WP3诱导生成的次生碳酸盐矿物类别有所差异:在0mmol/L Ca^(2+)体系中生成菱铁矿,而含钙体系中则为Ca-Fe碳酸盐固溶体,且这些固溶体的钙离子含量与反应体系中初始的Ca^(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20mmol/L Ca^(2+)体系中生成的Ca-Fe碳酸盐固溶体化学组成为Ca0.8Fe1.2(CO3)2,与铁白云石类似.此外,这些微生物成因的“类铁白云石”具有纳米晶粒的形态,晶体结构中钙和铁元素呈无序分布,并且发育较多晶体缺陷.进一步成岩模拟实验证明,“类铁白云石”可以在水热条件下转化为有序铁白云石.基于成分类比性和转化规律,微生物成因的“类铁白云石”可能是沉积物(岩)中铁白云石的重要前驱体,可以被定义为“原铁白云石”.以上新发现对理解微生物在铁白云石乃至白云石形成中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铁白云石 原铁白云石 微生物铁还原 白云石问题 矿物转化 

分 类 号:P619.234[天文地球—矿床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