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燕萍[1] 谭国良[1] 郑雪兰 何鲤穗[1] 黄庭龙[1]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泉州362000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基 金:福建医科大学启航基金(2019QH1125)。
摘 要:休克是指机体在遭受严重的失血失液、严重创伤、感染等强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不足,致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衰竭。一些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微循环受损,包括皮肤瘀斑、肢端发绀、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等[1]。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患者中有多达1/3的患者伴有循环性休克[2],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当患者经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后,仍无法维持血压,此时,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而休克本身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可能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本文主要对2021年本科室收治的1例循环衰竭大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导致肢端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