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频谱照射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损伤的改善作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熊爱华[1] 齐春丽[2] 王欣 吕俊华[1]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2]暨南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广东广州510632 [3]广东骏丰频谱股份有限公司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年第3期716-71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摘  要:目的 探讨红外频谱照射对尿酸钠局部注射诱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改善作用。方法 4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4只)和造模组(28只),造模组大鼠灌胃氧嗪酸钾(2 g/kg)7 d形成高尿酸血症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4只)、红外频谱照射组(14只),动物继续给予氧嗪酸钾(2 g/kg)处理,红外频谱照射组每天红外频谱照射40 min。于受试动物处理30、45 d时测定眼静脉血清尿酸含量,并在45 d时将2.5%尿酸钠盐(MSU)0.2 ml直接注入大鼠踝关节腔中,建立关节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注射尿酸钠0、1、4、24 h及第3、7 d测量关节肿胀程度;受试物处理60 d时于末次处理50 min后,测定血清尿酸、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关节组织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处于高尿酸状态下,关节注射尿酸钠后内关节肿胀显著升高(P<0.01);而红外频谱照射组比较3、7 d时显著减轻(P<0.01)。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表面粗糙,充血水肿,滑膜表层及滑膜下组织明显增生,并有散在或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红外频谱照射后,模型大鼠关节组织上述病变减轻,软骨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血清IL-17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红外频谱照射对高尿酸状态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形成有关。

关 键 词:红外频谱 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钠 炎性细胞因子 

分 类 号:R592[医药卫生—老年医学] R965[医药卫生—内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