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省舟山医院,舟山316000
出 处:《浙江创伤外科》2024年第1期147-149,共3页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摘 要: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危险因素及与脊柱骨盆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01例,根据术后随访1年邻椎是否再骨折分为骨折组(47例)和无骨折组(5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评估脊柱骨盆参数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密度、腰椎前凸角、胸腰椎后凸角、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及手术椎体局部后凸角均可能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密度较低、腰椎前凸角较小及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较大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腰椎前凸角及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均可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风险预测,最佳cut-off值分别为40.1°、5.39 cm;同时两者联合预测AUC为0.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3%、85.48%,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危险因素(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除与椎体骨密度有关外,还受脊柱骨盆参数直接影响;其中腰椎前凸角与矢状面垂直轴偏移量联合预测术后邻椎再骨折发生风险具有良好临床效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