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志勤[1] 高文韬 蔡安烈 王伟锋 王镖[1] 黄美全 徐红 龙鑫 张锡平[1]
机构地区:[1]株洲市中心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创伤骨科,湖南412007
出 处:《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年第12期1314-1317,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基 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JJ6107)。
摘 要:目的 观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18-08诊治的17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其中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8例(典型组),非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9例(非典型组)。开放性损伤急诊行清创后外固定架固定,二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内固定后检查下胫腓联合关节稳定性,行下胫腓联合关节固定或三角韧带修复,其中7例采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关节,3例行内侧三角韧带深层带线铆钉修复,2例采用下胫腓联合关节袢钢板固定。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8个月,平均30.82个月。术后12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平均68.24分,末次随访平均73.76分。末次随访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平均33.06°,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平均15.05°。非典型组术后1年踝关节AOFAS评分明显高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末次随访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均大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是合并下胫腓联合关节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术中解剖复位、有效固定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关节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关 键 词: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 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