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的声音——论《我与地坛》的情感机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家贵 王建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 [2]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京210019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2期23-25,29,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双新背景下‘行-知-创’三阶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编号:B/2022/03/1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我与地坛》浓缩了史铁生关于苦难与生命的现实思考,散文发表之后,“地坛”成为史铁生的象征符号。然而这种象征不是自然发生的。史铁生通过写作,在回忆中重新“活”了一遍,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地坛从物理的景观变成了史铁生自我对话的对象,地坛也就从“死的物”变成了“活的景”。“活的景”又经过作者、媒体、读者和教材的反复述说,再造成了抽象的精神符号。由此,“地坛”不再是单向度的景物,而成为多方合力塑造的象征物。“象征”本身又表征出史铁生与地坛的情感互构,“互构”的根源在于同情,“同情”既是史铁生接纳自己的方式,也是他理解世界的方式。

关 键 词:《我与地坛》 史铁生 地坛 情感互构 经典化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