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瑶 陈会校[1] 李娟[1] 柴巧英[1] 张巍[1] 韩继如
机构地区:[1]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四科,河北邯郸056002
出 处:《安徽医学》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Anhui Medical Journal
摘 要:目的探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内膜剥脱术后心肌梗死(M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40例,均在内膜剥脱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根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MI分为MI组(n=39)和无MI组(n=10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用于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风险预测临床效能,并进一步分析临床特征指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间关系。结果140例患者术后7 d内发生MI共39例,发生率为27.86%;MI组基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为(56.31±6.82)%,低于非MI组,MI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为(2.27±0.44)μg/L,高于非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LVEF和术后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I是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LVEF用于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风险预测约登指数高于术后2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I;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术中前降支桥血管流量均与入院时LVEF水平呈负线性相关(P<0.05)。结论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内膜剥脱术后MI发生与入院时LVEF和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密切,其中入院时LVEF具有更佳术后MI发生预测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