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伊涛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 处:《法律史评论》2023年第3期295-311,共17页Legal History Review
摘 要:中国本土到底能否原产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观念,自晚清以来就颇显含混。通过历史考证可以发现,权利最初诞生在西方,跟宗教信仰相关,还凸显着西方人极力追寻人我两分的个体化定位。反观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存身经验和精神信仰,以儒家伦理打底,高度重视各种亲缘牵连,难以从中拆解出个体意义的人,因而本土并不存在可以原产权利的文化环境。恰恰就是在晚清以来的社会发展中,本土各界曾借用西方的卢梭学说解读权利,跟历史法学派遥相呼应,更是曾让权利入华与汉代以来的佛教入华分享某些相同的历史经验,促使权利观念在中国发轫。更显紧要的是,外来文化能在中国落地生根的终极缘由实为本土文化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儒家就此又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