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许怡[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出 处:《清华社会学评论》2023年第2期86-113,共28页Tsinghua Sociological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制造趋势下的劳动体制变迁研究”(19BSH086)的资助。
摘 要:在中国制造业经历的新一轮产业升级当中,先进制造业所使用的自动化技术如工业机器人、数控设备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甚至凌驾于工人之上的霸权地位。这种霸权地位,不仅体现为机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中心作用,即人的劳作以机器的运转为中心,还体现在机器对人的观念和认知的垄断——让资本、舆论甚至工人自身都普遍认为机器比他们更优越。本文结合了马克思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双重分析视角,意在探讨机器作为一种人造器物是如何获得这种霸权地位的,以及这种霸权是否可能在具体的生产场景中被解构。基于笔者在南方某自动化工厂的田野调查和对数十家自动化工厂的一手调研资料,本文尝试破除自动化机器在效率、质量、稳定性及安全性方面必然优于工人这一迷思。破除机器迷思,将有利于人们重新反思和解构机器霸权,有利于工人提升其议价能力,并且重新回到指向“以人为中心”、真正意义的“人机协作”,以及可实现技术与社会双重升级的技术选择的讨论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