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社会研究学院 [2]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 处:《清华社会学评论》2023年第1期250-275,共26页Tsinghua Sociological Review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产权一直是中国热烈讨论的话题。一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许多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通往繁荣的道路受到定义模糊的地权制度的影响。这些学者认为,这种制度阻碍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并引发了社会冲突。另一方面,私有产权理论的批评者认为,对模糊产权的片面否定追求经济效率优势,但以牺牲社会、文化和伦理的考虑为代价。这种两极分化的争论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模糊产权”重要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分析了厦门市林村的一个土地开发项目。在这个相对富裕的城中村中,对土地所有权的不同理解并没有对村民、村集体和地方政府实施的共同开发项目造成阻碍。这个实证案例质疑了“在不考虑背景的情况下,私有产权制度是城市发展转型的前提”的观点。林村的土地使用制度,作为土地私有制的替代方案,表明由经典制度经济学派土地经济学家捍卫的集体价值逻辑,为城市发展的私有、排他性模式提供了一个替代方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