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及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友刚 刘辉 汪家雷 

机构地区:[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安徽六安237000

出  处:《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基  金: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20A0959)。

摘  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采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的29例患者为Sextant组,另选择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Wiltse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分成发生组(n=18)与未发生组(n=42),探讨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Wiltse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Sextant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Sextant组,术中出血量多于Sextant组,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少于Sexta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水平及ODI指数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组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率高于Sexta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年龄、性别、AO分型、25-羟基维生素D及骨折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密度水平、腰背部筋膜损伤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密度水平、腰背部筋膜损伤及手术方式为发生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治疗疗效,但较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发生率,同时,骨密度水平、腰背部筋膜损伤及手术方式是

关 键 词: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残留腰背部疼痛 

分 类 号:R683.2[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