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章华明 李双双 Zhang Huaming;Li Shuangshuang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档案春秋》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Memories and Archives
基 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校红色档案史料采集整理与研究一以同济大学为个案”(22XS0401)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同济大学具有浓郁的德国文化背景,其前身德文医学堂由中德合作创办于190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同济大学即被纳人国立大学序列。包括民国政要朱家骅在内,同济的诸多校友都曾留学德国。他们在工业、医学领域声誉卓著,和德国保持着密切联系,是南京国民政府对德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因机械、电机、测量等专业及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即“同济高工”)和军工生产上的关系也很密切,大量同济校友被吸纳进军工系统,“十军工,九同济”得以在全面抗战期间威名远扬。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在八路军、新四军中的红色工程师。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国防和工业建设,徐驰以半个多世纪的工程师经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十军工,九同济”的代表人物之一,历史应该铭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8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