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勋伯格《第二弦乐四重奏》音乐形式中的象征主义内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旦 

机构地区:[1]中央音乐学院,北京100000

出  处:《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摘  要:《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 1907-1908)是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突破调性转向无调性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学界公认的表现主义音乐的开端之作。但实际上,这部作品在形式上的无调性转向并非仅局限在表现主义风格中,勋伯格在最后两个乐章中对德国象征主义诗人格奥尔格(Stefan Anton George, 1868-1933)诗歌的引用,使该作品与象征主义具有某种关联。鉴于此,笔者试图在本文中做出大胆探索:勋伯格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也许与表现主义只存在着某种表层的关联,而赋予这部作品音乐形式内涵的是象征主义。

关 键 词:勋伯格 表现主义 象征主义 无调性 音乐形式 

分 类 号:J614[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