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五苓散理法对针刺临床的指导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婷 张治国[2] 张重阳 梁俊杰 孟言 邢御 白鹏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100029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3]北京市隆福医院针灸科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4年第2期284-287,共4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256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全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

摘  要:《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将脏腑、经络、气化三者融为一体,三者相互影响,为指导针刺选穴处方提供了理论基础。五苓散在临床中的使用十分广泛,历代医家将其病位定为膀胱、三焦、脾胃,归纳其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水路不通及脾胃运化失常,三者直指水液代谢失常的核心病机。从五苓散的药物组成及核心病机中总结出五苓散的治法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培土制水,可用以指导针刺选穴处方。处方有二,其一以经络辨证为主,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取太溪、飞扬、天柱、大椎、脾俞、胃俞、次髎、会阳、委阳等穴;另一以脏腑辨证为主,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取通谷、攒竹、后溪、阳池、中脘、水分、中极、阴陵泉、足三里、复溜等穴。太阳病病情尚轻浅,用针宜细、针刺宜浅、留针时间宜短;若重在激发经脉阳气,用针宜补;若重在去停滞水饮,用针宜泻;病情急,针刺频率宜多;病情缓,针刺频率宜少。

关 键 词:五苓散 水液代谢 针刺 选穴 伤寒论 脏腑辨证 经络辨证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