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韧力:《首都之春》中的旧形式与新现实  

Invisible Resilience: Old Forms and New Realities in The Spring of Capital Beij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郑石如 Zheng Shiru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管理处

出  处:《艺术学研究》2024年第1期132-142,共11页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摘  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画界掀起国画改造的讨论热潮,普遍强调新国画必须以新形式承载和反映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现实,而同时期集中开展的城市化建设与改造自然的大型工程也迅速成为国画创作尤需表现的对象。由北京中国画院于1959年出品的长卷合作画《首都之春》系画院画家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艺术创作。在相对明确的主题下,国画家既要满足革新要求,亦需实现自身艺术思想的真诚表达。以《首都之春》为核心,对当时国画创作面临的核心问题、作品本身承载的现实意义,以及合作画作为一种实践方式所起的具体作用等问题予以深入探讨,揭示多重语境下传统国画家的回应之途与自陈之语。

关 键 词:《首都之春》 新中国美术 建设题材 国画改造 现代性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