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瑾怡 Liu Jinyi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4期134-136,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202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原始刻绘符号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CX22-2287。
摘 要:目的:中国史前至高神“太阳神”是原始先民太阳崇拜的物化表现,其图案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自然灵崇拜阶段。方法:文章在结合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的基础上,立足图案学并吸收当前先进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刻绘符号为线索,以图案和器物为参照,对“太阳神”图案进行神话叙事的溯源和考古语境的还原。由此总结出太阳崇拜在历经未有火化、天然之火、人造之火、日为火主四个阶段后,终于在傩崇拜阶段,以“太阳神”刻绘符号的形式贯穿、融合于“神”“巫”“器”图案的结论。结果:新石器时期早期的“太阳神”像,并非“神”,而是“人”——佩戴傩面的巫觋。其由以原始至高神刻绘符号主导的主图腾神图案发展而来,因此被其所主导;而“神”像又支配着祭仪及其他器物的造型、图案和功用等。这说明“神—器—巫”的图案互动模式已基本定型。傩崇拜阶段的“太阳神”刻绘符号及其延伸图案仍处于象征型艺术的幻想阶段,即真正象征的前夕。结论:原始刻绘符号是原始先民有意刻绘而成,虽未具真正意义上的象征性,但发掘其渊源和背后意志符合20世纪陈之佛先生提出的“表号图案”这一概念对“艺术的根源”的探索目的。因此,此次研究还需要更加全面系统的整理和详细深入的考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