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骁 Li Xiao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1期144-160,共17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江苏地区博物馆跨媒介叙事研究”(批准号:2023JZD101)成果。
摘 要: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格敷词由修辞学初阶训练逐渐演变为诗学文类,其描述对象、文本特征与叙述方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从灵感来源上看,艺格敷词有“实物”与“想象”这两类传统,它们分别指代不同文本中的两种偏向性,前者频繁出现在多种修辞学实践中,后者在“第二次智者运动”后成为艺格敷词诗歌的灵感之源。但丁在《神曲·炼狱篇》第十首中以艺格敷词描述了炼狱大门骄傲者平台上的三件浮雕作品,无论从形式、主题还是动机来看,这段艺格敷词都偏向“实物”而非“想象”传统。梳理《炼狱篇》第十首中的相关描述,分析其艺格敷词特征,从“类属相似性”角度探究其中的图像志借鉴方式,同时结合但丁流放的相关史实,有助于锚定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实物,并探寻作为艺术史写作起源的艺格敷词在此文本中的表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