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万晴川 Wan Qingchuan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24年第1期154-172,共19页
基 金:扬州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明清重大历史事件与小说研究”(项目编号YZUXK202324)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明嘉靖、万历之后,小说插图的流行方式变为图像置于正文前,从而参与了小说的文本建构,这对小说叙事和读者阅读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正文前插图及其款识,是小说中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高度浓缩,既体现着画家等对小说的阅读理解,又透露出一些语言文本的信息。读者通过读图,可大致预知小说的主要内容。其次,图像前置改变了读者的审美发生路径,形成跨媒介的阅读环路。在图像的刺激和引导下,读者继续进入语言文本。当读到与插图相关的内容时,会唤醒和激活原先的读图记忆,读者可能会回看卷前插图,通过“图一赞”“图一识”“图一注”“图一图”等多重互文,往复回旋,互相印证,从而强化或修正之前的观点,重构自己的阅读体验,实现审美超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15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