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伟[1] ZHANG Wei
机构地区:[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阐释学研究院,广东省广州市510420
出 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年第6期23-32,共10页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自主选题资助项目。
摘 要:立足马克思主义视域之审视,视觉异化作为视觉时代的美学议题,其理论发生遵循着由隐趋显、由边缘向中心的衍变逻辑。这一衍变既是马克思主义异化论投射社会现实的活力呈现,也是视觉社会实现自我反思与批判的理论之需。马克思异化理论中隐含的审美因子,为视觉异化的可能性发生预设了理论合法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对视觉问题的隐性触碰,将视觉异化问题导向明确;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中,德波对“景观社会”以及福柯对“全景敞视主义”的理论考察,为视觉异化问题架设了一种批判性框架,将视觉异化凸显为当代社会的显性问题。同时,在技术异化的形式表征层面,可以将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技术的批判视作考察视觉异化理论的一条暗线。它既为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审议视觉异化问题提供了佐证,也开拓了考察视觉异化的整体性视野。尽管异化理论的审美视角还无法达到对日常视觉现象的全景式观照,但亦为我们更为审慎地思考当代视觉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