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忞煜 Zhang Minyu
出 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1期4-18,共15页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全球化语境下的东方当代小说研究”(编号:22JJD7500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亚非作家运动的重要参与国印度,达利特文学部分继承并发扬了这场运动的遗产。在与亚非作家运动密切相关的印度进步文学的基础上,达利特文学深入刻画了身处社会底层的达利特民众如何对抗残酷的经济剥削和种姓歧视。通过吸纳左翼文学和黑人平权运动对现代世界体系和种族身份阶序的批判精神以及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网络,达利特文学实现了书写印度特有的种姓冲突与全球普遍的平等诉求的辩证统一。纵使同样面临外部政治支持不足的情况,达利特文学比进步文学更成功地建立了自主的“对抗性公共领域”并将影响力拓展至社会、政治领域。因此,同时关切底层民众和世界体系、主体性和能动性突出的达利特文学是一种有助于重新想象亚非和世界、启发探索当代“文学亚非主义”的“新亚非文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6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