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许可
出 处:《东岳论丛》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DongYue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人文化诗学研究”(批准号:22BZW148)。
摘 要:1920年中国新文学诞生之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鲁迅的作品及其精神思想传播到殖民语境下的中国东北、台湾地区,对当地的文学文化、思想政治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的思想体系和创作实践具有反殖民内涵。在对鲁迅精神资源的汲取上,两地从启蒙与国民性批判、左翼文学和乡土文学三个重要方面受到共同的启发与借鉴,并以在地化的形式将其转化为殖民抵抗的精神资源。尽管具体语境、过程与方法各有不同,但都对鲁迅的精神思想资源进行了本土化转化与价值重释,最终致力于反抗殖民统治、表达民族意识。鲁迅精神资源在这两个地区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鲁迅研究和殖民地文学研究的视野向更深更广的层面迈进。
关 键 词:鲁迅 殖民抵抗 东北沦陷区文学 台湾地区日据时期文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