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出 处:《四川中医》2023年第11期1-3,共3页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项目(编号:CACM-2021-QNRC2-B06)。
摘 要:炎症性肠病是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认为其属“久痢”“肠澼”等范畴,分急性期和缓解期,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从中医外科角度出发,根据古代医籍描述和现代内镜、病理检查等微观检查,把外疡的治疗理念引入内疡的治疗,认为其属于中医外科中“肠痈”的范畴。气血的运行变化贯穿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的始终,也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确立了“托”法为治疗原则。炎症性肠病缓解期以本虚为主,脾肾阳虚证为主要证型,故温补脾肾为重要治法之一,可改善免疫因子和炎症细胞对肠道黏膜的损伤,纠正肠内菌群失调。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574[医药卫生—中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