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红雨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经验浅谈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洁[1] 张明明[1] 于道远 代红雨[2]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出  处:《四川中医》2023年第11期1-3,共3页Journal of Sichu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托举人才项目(编号:CACM-2021-QNRC2-B06)。

摘  要:炎症性肠病是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中医认为其属“久痢”“肠澼”等范畴,分急性期和缓解期,病机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从中医外科角度出发,根据古代医籍描述和现代内镜、病理检查等微观检查,把外疡的治疗理念引入内疡的治疗,认为其属于中医外科中“肠痈”的范畴。气血的运行变化贯穿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的始终,也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确立了“托”法为治疗原则。炎症性肠病缓解期以本虚为主,脾肾阳虚证为主要证型,故温补脾肾为重要治法之一,可改善免疫因子和炎症细胞对肠道黏膜的损伤,纠正肠内菌群失调。

关 键 词:炎症性肠病 肠痈 托法 温补脾肾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574[医药卫生—中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