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考古成果的公众化研究  

Remarks by the Academic Moderator of the Special Issue "The Publicizing of Archaeological Achievemen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洋 Huang Yang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博物院》2023年第5期5-6,共2页Museum

摘  要:“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丰富的考古成果属于公众,公众拥有了解、接触和利用考古成果的权利,因此考古学最终目的之一是将考古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社会知识,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让考古走出“象牙塔”,走向公众。考古成果在社会层面的转化与传播形式丰富,不仅有传统的考古报告、学术著作、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也有对考古发掘现场的电视、互联网直播等形式,近些年考古与综艺结合的《中国考古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也在年轻观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不过,考古遗址现场以及博物馆仍然是阐释传播考古成果的重要阵地。

关 键 词:考古成果 考古报告 考古发掘现场 文化遗产保护 考古遗址 考古研究 科普读物 成果转化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