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顾钊 陈小磊 江建峰 杨海峻 李子川 张睿 袁梦婷 柴彦君 Gu Zhao
机构地区:[1]浙江科技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2]浙江省地质院,浙江杭州311203 [3]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衢州324022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期240-247,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浙江省公益计划(编号:LGN18D010004);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编号:2022-83)。
摘 要:于2018-2020年开展定位试验,在同一温度(350℃)下热裂解的玉米秸秆炭、水稻秸秆炭、猪粪炭分别以0、0.75%、2.25%的添加量施入种植油菜—玉米的新垦红黄壤农田中,研究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炭及其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碳氮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炭及其不同施用量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均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与对照(CK)相比,各施炭处理中猪粪炭2.25%施用量处理(PMB2)对各粒径团聚体中全氮含量的提升最为显著,在>0.250、0.250~0.053、<0.053 mm粒径团聚体中分别显著提高106.49%、32.82%、78.57%(P<0.05)。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升了红黄壤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0.250 mm粒径团聚体中2.25%施用量的玉米秸秆炭(CSB2)、猪粪炭(PMB2)提升效果最好,分别提高308.40%、328.46%。在>0.250 mm与0.250~0.053 mm粒径团聚体重组组分中,猪粪炭2.25%施用量处理(PMB2)对于全氮含量提升效果最显著,其他施炭处理相比对照(CK)均显著提升了全氮含量但是不显著。猪粪炭2.25%施用量处理(PMB2)对于>0.250、0.250~0.053 mm粒径团聚体重组组分有机碳含量提升最明显,<0.053 mm粒径团聚体中玉米秸秆炭2.25%施用量处理(CSB2)提升最高,猪粪炭2.25%施用量处理(PMB2)次之。团聚体与重组碳氮比在>0.250、<0.053 mm 2个粒径团聚体中均是玉米秸秆炭2.25%施用量处理(CSB2)下最高,且>0.250、0.250~0.053 mm粒径中重组碳氮比显著高于原土。原土和重组中碳氮比与贡献率之间仅在>0.250 mm粒径团聚体中存在显著弱相关,在其他粒径团聚体中均不相关。说明新垦红黄壤农田中施用生物质炭2年后,土壤中碳氮等理化性质受到了生物质炭引发的激发效应,但是未影响土壤团聚体分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