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辅助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南今艳 张冬梅 陈凤[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吉林长春130033 [2]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吉林伊通130700

出  处:《中国实验诊断学》2024年第2期208-211,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2003368)。

摘  要: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可分为4种亚型,包括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 ETR)、丘疹脓疱型(Papulopustular Rosacea, PPR)、肥大增生型(Phymatous Rosacea, PHY)和眼型(Ocular rosacea),主要表现为面部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1]。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最新研究显示,玫瑰痤疮的发病与神经介导因素、免疫应答异常、感染和遗传倾向等多个因素相关[2]。

关 键 词:玫瑰痤疮 面部红斑 毛细血管扩张 遗传倾向 增生型 辅助诊断 发病机制 ETR 

分 类 号:R758.734[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