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输血与成分血输血在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雪 冯洁[2] 

机构地区:[1]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办公室,天津300110 [2]天津市红桥医院妇产科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4年第3期451-454,共4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 探讨全血输血与成分血输血在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3月天津市红桥医院收治的102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的输血方式随机分为全血组和成分血组,每组各51例。观察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输血反应指标、出血症状指标、住院指标及母婴结局。结果 输血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成分血组患者PT、APTT明显小于全血组[(12.35±4.25)s vs.(15.75±3.86)s;(23.64±3.28)s vs.(25.74±4.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TT明显高于全血组[(3.35±0.73)g/L vs.(2.57±0.64)g/L;(17.64±3.35)s vs.(15.63±4.53)s](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分血组发生过敏、发热、寒战、皮疹的患者少于全血组[9.80%vs. 25.49%;9.80%vs. 31.37%;7.84%vs. 23.53%;5.88%vs. 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呼吸困难、胸痛的患者与全血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分血组患者分娩后28 d内的总输注量、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少于全血组[(752.24±117.74)ml vs.(1 184.52±124.54)ml;(24.35±13.35)d vs.(42.65±12.75)d;(8 353.75±1 758.66)元vs.(12 573.24±2 412.4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分血组产妇产后出血、心肺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早产、发育迟缓、低体质量的发生率均低于全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57%vs. 45.10%;5.88%vs. 23.53%;9.80%vs. 29.41%;23.53%vs. 56.86%;5.88%vs. 23.53%;15.69%vs. 49.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分血输注是DIC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缩小住院天数和成本,降低输血反应、出血症状及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

关 键 词:全血输血 成分血输血 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分 类 号:R554.8[医药卫生—血液循环系统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