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玉花[1]
机构地区:[1]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安徽合肥231201
出 处:《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Jiamusi University
基 金: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2022xjyxm14)。
摘 要:从文学伦理学的视角揭示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道德的重视和挖掘。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解读,揭示托尔斯泰对旧社会体制的批判以及对个人道德复兴的弘扬。作品中体现了托尔斯泰对重构个人道德以及对社会体制批判的深度关注。在反映19世纪俄国社会现实的同时,着重披露了旧社会体制中的道德问题,尤其是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的道德虚伪。同时,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个人道德觉醒和复活,托尔斯泰积极主张人性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复苏。在当今的社会,托尔斯泰的道德教育观对于我们如何审视道德问题,如何对待生活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