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涛[1] 郝清海[1] 李明[1] 柴星宇[1] 李庆超 孙小刚 宋将[1]
机构地区:[1]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枣庄277599
出 处:《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基 金:枣庄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2NS40)。
摘 要: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相邻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21-08诊治的61例相邻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例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A组),2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2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水平以及术后JOA评分。结果 6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12~32)个月。A组与B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手术时间多于A组和B组(P<0.05)。A组出血量最少,B组出血量又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最低,而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第1天的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术后第1天的肌酸激酶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3组术后6、12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联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既可以相应扩大减压范围,又可避免颈椎后路手术创伤大及不能去除前方致压物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颈椎后路手术,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
关 键 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