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撑开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希望 张建光 

机构地区:[1]福建省立医院武夷山分院(武夷山市立医院)骨科,福建南平354300

出  处:《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摘  要:目的 评估可控撑开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6—2022-03采用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26例胸腰椎骨折,排除合并骨质疏松、需直接减压、椎间盘终板复合体严重损伤及AO-C型骨折患者,术中采用可控撑开技术复位骨折椎体。比较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胸腰段Cobb角、椎管侵占率。结果 12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无关节突关节脱位、椎弓根钉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1±3.5)、(3.1±2.0)、(1.5±0.9)分,术后第3天腰痛VAS评分较术前降低,术后1年腰痛VAS评分较术后第3天降低(P<0.05)。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胸腰段Cobb角分别为(28.5±9.4)°、(5.3±2.6)°、(6.1±2.8)°,术后即刻胸腰段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而术后1年与术后即刻的胸腰段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骨折块椎管侵占率为(4.9±2.1)%,较术前(20.6±7.3)%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控撑开技术在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应用能够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效果,有效重建伤椎稳定性,而且避免了中后柱压缩的风险。

关 键 词: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内固定 伤椎置钉 椎弓根钉 可控撑开技术 

分 类 号:R687.3[医药卫生—骨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