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靖萱
机构地区:[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3期120-122,共3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史学及考古学等领域均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也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大家。在优秀的文学创作、深刻的历史研究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多重加持下,其历史剧本兼具个人特色与文学价值,体现出政治、历史与文学创作水乳交融的特征。《武则天》是郭沫若为推翻过往历史片面印象,重塑武则天形象而创作的一部历史话剧。本文立足于郭沫若历史剧中所显现的历史文化观,通过探究《武则天》的创作特色、创作思想与价值建构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文化力量与现实效用,以期为当下文艺创作与现实互动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8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