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慧玲[1] ZHANG Hui-ling
机构地区:[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出 处:《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93-97,共5页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元明杜诗学理论嬗变研究”(16CZW026)。
摘 要:在明前期,杜诗被推为“性情之正”的代表,被视为接近正风、正雅的典范和台阁体文臣“鸣盛”追求的样板。这与明初程朱理学大兴,汉儒诗教观复兴有很大关系。台阁体文臣有的在杜诗中体认了正风、正雅的精神,由此理解了其与唐代盛世的关系;有的则从杜甫身处的动乱之世中看到杜诗并非变风、变雅的性质,由此分析了“性情之正”的意义。这样的观点,明前期有较充分的展开,此后仍有一定的延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4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