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陶思雨 Tao Siyu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 处:《新闻研究导刊》2024年第3期252-256,共5页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摘 要:王兵的影像作品通过记录普通群众的生活,映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更以不加修饰的真实性和深刻的社会评论备受各方关注。纪录片《铁西区》与《青春》分别以东北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工人生活状态为背景,拍摄主体、拍摄场所和拍摄方式均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通过历史性和现代性两种影像表征呈现东北城市工业化的变迁历程以及长三角地区新的背景下工人群体的生存状态。文章以王兵导演的《铁西区》与《青春》两部纪录片为例,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影像中的历史性记录和现代性流动,探讨影像文本的历史意蕴与文化内涵。在中国当代语境下,电影艺术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和记录文化,从《铁西区》与《青春》两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影像背后的社会结构变迁与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的交融:20世纪90年代的东北面临经济转型,国企工人肩负着国家转型发展的历史使命,《铁西区》述说了下岗工人时代性的角色认知与身份转变;而《青春》反映的是,长三角地区新生代工人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新的青年群体在多元经济关系和城市文化中找寻着新的身份认同和主体意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