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严艳文 Yan Yanwen
机构地区:[1]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出 处:《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3年第6期166-169,共4页Art Research
基 金: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艺术设计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XK011)。
摘 要:世界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和精神、情感的丰富性,共同导致并形成了丰富的艺术样式和多样的艺术风格。从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均存在形式多样的艺术风格及特征鲜明的艺术样式。中国传统的写意雕塑或者称之为“写意性”雕塑,就是颇具代表性的样式之一。所谓写意雕塑,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写实主义雕塑,也不同于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雕塑,而是具有独立文化特质和艺术特征的一朵艺术奇葩。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研究的深入,华夏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逐步建立,众多的艺术家、理论家开始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灵感,探求当代艺术理论体系建构的源头、基础与依据。有学人提出写意雕塑的概念,随即在国内雕塑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在世界艺术语言日趋共融的当下,如何去梳理、界定写意雕塑的概念与样式,是进一步研究写意雕塑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从形态学及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写意雕塑与非写意雕塑的形态特征,廓清写意雕塑的疆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