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俞调枢”从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介导肠机械屏障论述背俞指针疗法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与可行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金鑫 黎丽群 黄茂光 罗峰 李玉玲[1] 陈月莹 谢胜[2] 

机构地区:[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广西南宁市530001 [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广西南宁市530022

出  处:《广西医学》2023年第24期3058-3060,3064,共4页Guangxi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1GXNSFBA196055);广西岐黄学者培养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21QN018);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派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2B001)。

摘  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其特点是腹痛、排泄物的含水量增加。该病的病理机制复杂,其中肠黏膜机械屏障功能损伤是IBS-D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而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是肠机械屏障的基础结构,可维持肠道隔绝外界病原体的功能,若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下降,机械屏障功能受损,肠道不能有效地隔绝肠腔细菌,会诱发免疫应答,进而加重IBS-D病情,故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是治疗IBS-D的重要策略。传统医学“脾为之卫”是指消化系统固护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这与现代医学中正常的肠道机械屏障结构可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观点相符。背俞指针疗法是谢胜教授研创的特色中医外治疗法,其通过手法刺激机体膀胱经背俞穴,调节膀胱经经气运行,从而恢复脾胃枢机之升降,即“以俞调枢”。研究证实,背俞指针疗法可明显遏制IBS-D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其预后。因此,本文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探讨IBS-D的中医病机、紧密连接蛋白在IBS-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背俞指针疗法防治IBS-D的作用机制与可行性,以期为IBS-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背俞指针疗法 以俞调枢 紧密连接蛋白 机械屏障 作用机制 

分 类 号:R246[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