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绚隆 Zhou Xuanlo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2期45-59,共15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摘 要:碑志文是伴随古代丧葬制度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文体,也是古代散文的重要类型之一。作为一种应用于特定场合的实用文体,碑志文从产生之初就有润笔刺激,并在后世相沿成礼。古代文人卖文谋生,为这类文章的大量产生提供了可能。碑志文义近于史,文人潜意识里会用它展示史才,但这与丧家的期待经常发生龃龉,传信还是谀墓,双方博弈在所难免。碑志文的传播形式在宋代以后发生了变化,此前以石本(拓本)为主,此后以集本(印本)为主,但作者始终扮演着重要的传播者角色。丧家在选择作者时,首先会考虑其影响力与传播力,青睐名流大家,甚至会对作者提出将碑志作品收入文集的要求。
关 键 词:丧葬制度 碑志文 古代散文 谀墓 实用文体 特定场合 古代文人 传播力
分 类 号:I207.62[文学—中国文学] K877.45[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