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柴洪源 Chai Hongyuan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出 处:《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1期96-102,共7页Religious Studies
摘 要:生命哲学本身就意味着个体性,道教生命哲学的个体性更是独树一帜,其对生命体验及意义的关注充分体现了对个体生命存在的重视。生命哲学的个体性问题离不开对“生命”来源、形态及个体和他者及群体之生存状态的讨论,对应至道教生命哲学之中,就是对道、气、形神及自然观的论述,讲求道气同一、形神并重及个体与他者、群体的融洽相处。从上述三个维度阐述《道德经》中道教生命哲学的个体性特征,得出个体性问题发展的一般规律。书中已有“爱身”“重生”之思想,对个体性基本问题和原则都做出了回应;但受时代背景限制,其个体性学说隐而未发,个体的生命意识尚属自发阶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