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代金玲 张小晋[2] 王颖[3] 杨蓉 金珠[2] DAI Jinling;ZHANG Xiaojin;WANG Ying;YANG Rong;JIN Zhu
机构地区:[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200137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针灸科,上海200137 [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超声科,上海200137 [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200137
出 处:《中国针灸》2024年第3期309-312,共4页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基 金:上海市治未病技术处方项目:ZY(2021-2023)-0104-02-JS-03;浦东新区中医专病品牌建设倍增计划项目:PDZY-2021-0301;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学科建设计划项目:PWZzb2022-12。
摘 要:目的:观察温针秩边联合盆底肌训练促进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1例产后42 d盆底肌力<3级的初产妇,采用温针秩边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温针隔日1次,每周3次,盆底肌训练治疗每次10 min,每日3次,共治疗4周。观察产妇产后42 d和治疗后盆底肌力分级、盆底超声检查指标[产妇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后角(RVA)和宫颈最低点]、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并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产妇盆底肌力分级较产后42 d提高(P<0.01);产妇URA、BND、Valsalva状态下RVA均减小(P<0.01),宫颈最低点升高(P<0.01);产妇PFDI-20、ICI-Q-SF评分较产后42 d降低(P<0.01)。治疗期间未发生任何与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秩边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提高女性产后的盆底肌力,促进盆底组织形态及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及安全。
分 类 号:R246.3[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