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中谐音的形成机制及影响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鲁佑文[1] 李德 

机构地区:[1]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12期152-160,共9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摘  要:基于社交媒体语料素材,归纳总结网络谐音的分类与特征,认为谐音于社交媒体中的涌现和变异是汉语内部、民族心理、文化传播、技术更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交网络语境下传统汉字符号的语言变异,具有多元化、戏谑化、隐喻性和浅表化等特征。社交媒体谐音的形成机制可从其自身形成的内在机制即语言机制和外在机制即传播机制两个学科视角进行探讨,前者遵从语言内部结构因素、以拼音输入为主的工具条件、求异心理与趋同心理及经济原则与礼貌原则;后者表明社交谐音的传播可分解为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社交谐音遵循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丰富汉语言文化,化解社会焦虑,促进社会交流与合作;也带来语言失范、交流困境甚至社会撕裂等问题,应合理地扩大其正偏离并规避其负偏离现象。

关 键 词:谐音 网络谐音 社交媒体 语言机制 传播机制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