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mumps in Fangshan District of Beijing,2017-202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涛[1] 高舒[1] 周伟[1] 辛丹[1] 董瑞强[1] 马淑玲[1] WU Tao;GAO Shu;ZHOU Wei;XIN Dan;DONG Ruiqiang;MA Shuling

机构地区:[1]北京市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400

出  处:《实用预防医学》2024年第2期211-214,共4页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及评价疫苗预防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流腮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2年房山区累计报告流腮783例,年均发病率为10.39/10万,各年发病率波动在6.47/10万~14.90/10万。2020年麻腮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2岁以下儿童连续2年未发生流腮病例。流腮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主要在5—6月和9—10月。儿童中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4~6岁为发病高峰,5岁发病率最高。6岁接种麻腮风疫苗后,7岁发病率明显下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37∶1。职业分布以托幼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6.88%。流腮病例中,70.63%有麻腮风疫苗免疫史。<30岁流腮病例中,有1、2剂免疫史者的发热率分别为33.23%、19.63%,均低于无免疫史者(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20,P<0.05);有1、2剂免疫史者的头痛发生率分别为9.20%、11.21%,均低于无免疫史者(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8,P<0.05)。结论托幼儿童、学生及散居儿童为流腮的高发人群,应继续做好入托入学麻腮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

关 键 词: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疫苗 

分 类 号:R181.3[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R512.1[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