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治[1]
机构地区:[1]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出 处:《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4期136-138,共3页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基 金: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民族化流行音乐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0430);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中国流行音乐的价值观研究:1978—2018”(项目编号:2019SJZDA122)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自20世纪初西方音乐进入中国伊始,我国音乐创作者一直将“民族化”作为创作中的关键要素。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索,“民族化”的手段已由一开始的五声性旋律,民族器乐音色的使用不断扩大和深化。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流行歌曲的作曲者在创作时考虑使用或融入民族民间音乐、古典意蕴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作品良莠不齐的现象。随着民族化手段的日益多样,流行歌曲创作时民族性元素运用的“原创性”表达成为作品(歌曲)创作价值的重要标志。原创非简单化的新创作。民族化的原创性表达也不是简单意义上五声音阶、民族乐器音色、古诗词的运用等。原创性表达中创新是其核心概念,此外,应与时代相关联,其核心应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内涵并体现当代气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