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声性调式和声的运用与发展——以马思聪《思乡曲》、汪立三《镶金边的浮云》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思越 

机构地区:[1]上海音乐学院,上海200031

出  处:《当代音乐》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Modern Music

摘  要:中国的专业音乐创作既展现了本民族传统音乐语言的独特风格,又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和声的理论与方法,这样的碰撞与交汇在绝大多数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当中都有体现,也是音乐创作“中国性”的充分展现。本文以马思聪《思乡曲》(1937)以及汪立三《镶金边的浮云》(选自钢琴组曲《音诗三章》,2003)为例,并结合樊祖荫提出的“奉五声”与“变五声”以及黄翔鹏提出的“同均三宫”理论,试图对这两部创作时间相距60余年的作品中五声性调式和声的运用方式进行分析和对比,由此引发对于中国近现代作品中和声技法发展的思考。

关 键 词:五声性调试和声 马思聪《思乡曲》 汪立三《镶金边的浮云》 

分 类 号:J612[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